文章转载如下:

1998年12月3日,“小雪”,冬天的第二个节气。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在校园旁的“淘书乐”,淘到《朱自清全集》第6卷“学术论著编”。翻看目录,第一本就是“经典常谈”。当日无课,一个下午就把这本小书读完了。朱自清“透着优游不迫神儿”的散文笔法,令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神往。再读《序》,第一句话:“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原来这是为中学生写的,是向中学生介绍应当见识的经典。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已忝为“大学教授”,反躬自问,朱自清要求中学生阅读的中国经典,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读过几部?张潮《幽梦影》开宗明义:“读经宜冬,其神专也。”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取出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心神专一,从头读起。边读边为每一章拟标题,最后编了一册“四书目录”,以便时而习之。
从1998年开始,在专业之外“亲近经典”,已经二十多年了。期间,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们不断追问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一个问题:在21世纪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古老的经典还有什么用,还能给现代人什么启示?传统经典都是人文经典,传统学问就是人文学。因此,问题实质是:在崇尚科学的时代,人文学还有什么用?朱自清借用“外国教授”的话说:“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确是一个明达的见解。然而,阅读人文经典,除了“见识经典”,还应有更重要的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文化意义。
经典是智慧的源泉
首先,经典是智慧的源泉,没有经典,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将停止思考。在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人文领域里,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准确地说“轴心时代”的先哲们都已经思考过了;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要做的,只是重新加以再思考而已。怀特海说:对欧洲哲学传统的最保险的定性莫过于: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学说的一系列的阐释;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钱锺书说:古人有言,明体达用,用之学问,日进千里,体之学问,仍守故步。亚里士多德之《物理学》,已无人问津,而亚里士多德之《伦理学》,仍可开卷有益。中西三位现代学人的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古老的人文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在任喊拿24小时电子游戏桓鍪贝蓟岣艘孕牧榈钠羰尽⒅腔鄣钠舻虾途竦亩ΑG袷榈摹疤逵弥帧保蚓俳沂玖巳宋挠肟蒲灾屎托в玫牟钜臁
那么,为什么古老的人文经典能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青春生命?简言之,这是由人文经典的文化生命本质决定的。文化是生命实践的理性升华。而个体生命的有限,决定了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则决定了人类文化的重叠性,同样决定了人文经典的永恒性。美国学者尼古拉·默里·巴特勒说得好:“只有学者能认识到,近代世界里所说的和所想的在任喊拿24小时电子游戏庖迳鲜粲谛碌亩鳎嵌嗝次⒉蛔愕馈L剿魅死嗟谋拘员匦胩岢龅募负跛形侍獾纳疃龋跃说纳羁绦院投床炝馐腿说乃枷牒腿说脑竿馐枪畔@昂凸怕蘼砣艘约爸惺兰臀按蟮乃枷爰业木薮蟪删汀!苯柩灾谥泄剿魅死嗟谋拘员匦胩岢龅募负跛形侍獾纳疃龋跃说纳羁绦院投床炝馐腿说乃枷牒腿说脑竿蚴且钥鬃游淼南惹匚按笏枷爰业木薮蟪删汀H甑恼苎罚前倌耆松侍夥此际罚蝗甑奈难罚前倌耆诵郧榛秤教臼贰H甑娜死辔幕话倌甑纳ざ龋≌獗闶枪爬系娜宋木淠芄淮┰绞笨眨哂杏篮愕那啻荷母此凇
经典是心灵的导师
其次,经典是心灵的导师,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是经典的阅读史。学习经典中的永恒真理,是智力训练的最好途径,也是获得智慧的最好途径。那么,阅读人文经典,真有那么大的效用吗?据说,弗洛伊德的墓碑上有一句话:“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这是这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洞察人性后得出的结论,似乎有点悲观,却不能否定其真实性。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本能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人人都能听从理性的声音,人人都能听从德性的召唤,那么“圣人”就可能批量生产了。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知识是可以传授的,“德性”却很难像知识一样被接受。
然而,人类就自甘堕落吗?当然不!《唐子西文录》记载了蜀道馆舍壁间一副对联:“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表达了前人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之情,颂扬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建设这个世界,离不开劳动者的双手;治理这个世界,离不开政治家的智慧;点亮这个世界,离不开哲人的思想。在“‘四书’第七”中,朱自清谈《论语》说:“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追求善的德性,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中国人说,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费希特说,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读完《论语》,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内心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细读《论语》,为人生铺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借诗文书画展示才华,这是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艺术生活。歌德说:鉴赏力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培育的;善的德性同样是靠阅读伟大的经典培育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赫钦斯说:不读伟大的经典,怎能称得上是受过教育的呢?
经典是治学的起点
再次,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不读经典,学术研究就会游谈无根。千年之前,苏轼批评学者“束书不观”:“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喊拿24小时电子游戏玻俊保ā独罹厥榉考恰罚┣曛螅砬宄洛⒃俅闻姥д摺安豢隙烈徊渴椤保骸把д咧。诶炼辏豢隙烈徊渴椋瞬∧苁固煜侣摇6辆晡吨搜б笳裥恕!保ā抖佣潦榧恰罚┙裉斓难丝赡苁敲魈斓氖巳耍谎跎系男榻靖】渲纾嵝纬缮缁嵘系呐樽骷僦纭K猿洛⑶康鳎骸岸辆晡吨搜б笳裥恕!
经典是治学的起点,在人文学领域还有其自身规律。简言之,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轴心时代的先贤们已经思考过了。中国人文学强调“师承”,强调“传统”,强调“薪火相传”;所谓“有师承乃成其学术,由传统乃成其学术”,其根源就在于此。钱穆曾说,在“三不朽”中,立言最难。立言喊拿24小时电子游戏宰钅涯兀俊爸泄盖曛挥幸桓隹鬃印⒁桓雒献樱堑难月劭梢源畎偈溃胖暮!瞬蛔粤浚巳讼胱哒馓趼罚降鬃卟簧希皆鲂矶嗫昭裕蛴幸恍┩耆欢缘姆涎浴!保ā吨泄幕讲》)据此,钱穆提出了人文学研究的“三步骤”:“从来从事研究学术之三步骤:一、崇信古代一位两位学术人物。二、专意一部两部传统巨著。三、划定一范围探究一个两个研究题目。此题目则与全部学术大体有关联。”(《学籥》)从经典中提出的问题才可能是经典论题。事实上,人文学研究的经典论题无不是“老生常谈”,无不是师承与创新、传统与时代的统一;反之,只是“游谈无根”的个人“意见”而已。
钱穆把学者分为两类:“学术人物”与“时代人物”。“学术人物”就是遵循“三步骤”,踏踏实实进行研究的人;所谓“时代人物”,便是迎合时髦,追随风气,游谈无根之人。一个真正的人文学者,应当“读经而详味之”,在此基础上,面向时代,面对现实,深入社会,进行独立自主的再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作者:陈文忠,系澳门24小时电子游戏文学院教授)
原文阅读链接:【光明日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4/20/nw.D110000gmrb_20230420_2-11.htm